哈尔滨翻译公司 - 公司动态 - 哈尔滨翻译公司谈翻译的标准究竟是三条还是两条

哈尔滨翻译公司谈翻译的标准究竟是三条还是两条

来源: 发布时间:2010-4-14 10:25:41
传统上,翻译的标准有"信、达、雅"三条。据说这是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来的。从此以来,翻译界一直以此作为翻译的基本标准。我认为,实际上,翻译的标准只有两条,而非三条。
        所谓"信、达、雅"分别指的是:信——忠实原文,保证准确,即不走原意,能把原来的信息正确地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达——通顺,就是在对象语言中也是通顺的,不至于看起来像"外语式的汉语"或"汉语式的外语",不至于令人无法理解,要做到文从字顺。雅——尽可能地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具有高度的欣赏性(甚至可能比原文更好)。 
        我认为,如果继续使用这三个字,那么,只要其中的两个就够了:"信"与"雅".为何省去"达"呢?因为它已经被包括在"信"之中了。忠实原文原意,就是指翻译的正确性,而这就已经包括要用通顺的语言来表达的问题了。只要翻译过来了,那么,在对象语中的文字必须是正确的,通顺的,是为这个语言的使用者能看懂的。这个"通顺"的问题是不言自明的。话都说不通,还谈什么说话?更何谈翻译?!当然,这"信"也不一定仅仅指"直译",不是一个字对一个字的翻译,这里就已经包含了各种翻译手段和技巧,总之,你必须动用各种手段使另一种语言里表达的信息在这一种语言里也能通顺地、准确地被传达出来。人家说话用那种语序说,你在这种语言里就不一定也得用同样的语序说,你必须换成这种语言里的通用的表达手段,这是不违背"信"的原则的,否则,就不是翻译了。如果你"翻译"的东西谁也看不懂,那怎么能说你做到了"信"或"忠实原文原意"了呢?!因此,"信"就已经包含了"达","达"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以上,是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是初级标准。而"雅"则属于高级标准了。"雅"就是在正确的基础上求好,求精美。每个人都会说话,但是每个人说的话都不同,水平千差万别。翻译,也不例外。因此,翻译才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同样一份内容,翻译家的翻出来的和普通(刚学翻译的)翻译翻出来的,当然是可以大相径庭的,虽然传达的基本意思差不多。这里面有无穷的技巧,蕴涵着译者的一切文化造诣,因此,在翻译上可以呈现出无数层次的作品(尤其是对于文学性较强的作品而言)。 
        这两条标准还可以用现在的语言概括为"对"与"好"这两个字。翻译,就是要做到对,也要做到好。对,是起码的。好,是高级的要求,可以说没有止境。但是,即使在"对"这个阶段,也是可以表现出千差万别来的,因为语言这个东西的高度灵活性和复杂性造成你无法达到"一句话只有一种翻译法"的结果,即使在起码的正确性这方面,也是有多重选择性的。所以,即使在"对"这个基本阶段,也是有水平的差别的,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再创造的,也是有一定的灵活性的(虽然灵活性不如高级阶段大)。至于"好",那就更无止境了,完全属于翻译者个人的造诣问题了。好的翻译作品,甚至可能比原文更加优美,更生动有趣,更引人注目…… 
        不过,话还说回来,绝对的"对"和"好"也是基本没有的。"好"不用说了,即使在"对"这个问题上,除了技术性的、简单信息类的内容外,恐怕你也无法彻底把原文一点不差、毫不丢失地传达过来。这是因为语言本身的特殊性: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尽管我们都可以大致表达相同的信息(不论使用哪种语言)。一种语言里表达的信息到了另一种语言无法表达出来或不得不丢失一点,那是经常的事。翻译不像数学,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误。我们只能做到大体正确(我看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就不错了)。比如,对于"我是个教师"这句简单的信息,我们可以基本做到百分之百地翻译(I am/was a teacher等)(即使这句话,也可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I am a teacher I was a teacher I have been a teacher等等,要根据不同的上下文而采用不同的说法)。而在下面这句中,我们恐怕就无法也做到百分之百了: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 (莎士比亚剧中台词)。有的人把这个"to be or not to be"翻译成了"生存,还是死亡",还有人翻译成了"干,还是不干",等等,有很多译法。究竟谁的更正确呢?恐怕都贴谱儿,但恐怕都不和原文一模一样。文学性越强的语言,越难准确翻译,甚至无法翻译!



本站关键词:哈尔滨翻译公司 哈尔滨翻译 哈尔滨翻译社 哈尔滨证件翻译 哈尔滨成绩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