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3月14日电(武勇 任琼 艾福梅)“我10年前从偏远的宁夏到浙江义乌当阿语翻译,如今成了全国的知名人物,作为一个同10多个阿拉伯国家有外贸业务企业的老板,还负责为沿海城市3000多名阿语翻译服务。”驻浙江义乌尤尼斯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苏国斌说。
今年46岁的苏国斌,从小生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韦州镇韦一村一个传统的回族农民家庭。原本以为兄弟6人要一辈子与黄土地打交道,没想到因为四弟苏国勤无意间利用所学的阿语成为外贸经纪人后,改变了他们一家的生活。如今兄弟6人有5人都在驻浙江义乌做外贸生意,来往于10多个阿拉伯国家,年收入从10多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苏国勤早已成为宁夏吴忠市“十佳阿语翻译”。
像苏国斌和苏国勤一样凭借阿语优势从沿海走向世界的回族青年有很多,他们主要在东南沿海一些商贸繁华城市,如广州、浙江义乌和福建石狮等地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阿语翻译”已经成为宁夏劳务输出的一个金字招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浙江省义乌商贸城,就有2000多名宁夏的阿语翻译。
作为“中国穆斯林省”,宁夏的回族人口有217万,占自治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回族有把子女送入清真寺、阿语学校学习阿拉伯经文及语言的传统。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往来日益频繁,国内外对于阿拉伯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武平说,在这种大环境下,宁夏依托优势,大力发展培训阿语翻译人才,使阿语翻译成为许多青年回族农民外出务工的新方式。特别是“吴忠阿语翻译”,与“吴忠清真厨师”一起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实现年劳务总收入5000多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宁夏的阿语翻译在东南沿海很受欢迎,月收入低的也有二三千元,高的达上万元。不少中东客商还高薪来宁夏聘请高水平阿语翻译。“我们学校出去的翻译最多年薪已超过15万元了,而且是供不应求。”宁夏吴忠市早元中阿学校校长周俊强说。
凭着丰富的翻译经验,不少人还出国到中东担任翻译,有些人则在国内成立公司,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专门与阿拉伯国家的商人做生意,闯出了“阿语翻译”创业致富的新路。据统计,这些“宁夏阿语翻译”中的佼佼者,年收入在3万元到5万元之间的占40%左右,超过100万元的大约占10%。
阿语翻译的紧俏带动了阿语培训学校的发展,宁夏的阿语学校也从一两所发展到了几十所。吴忠市同心县回族青年金龙去年毕业后,正在宁夏吴忠市早元中阿学校系统学习阿拉伯语,他的目标就是出国去当翻译。
“我想先把语言学好,既听得懂也说得出。然后再学点其他知识,以后找一份阿语翻译的工作就会顺当多了。”金龙的话代表了大部分学习阿语的宁夏青年的想法。